臨夏磚雕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有的清素淡雅,有的氣勢雄渾磅礴。
臨夏縣地理位置處于甘肅省中部及西南部,自古以來,此地便是連接青海、西藏、四川的組帶地區,這里生活著回、藏、東鄉、撒拉、保安、土等多個少數民族,形成了具有各民族風俗特色的民俗文化,而臨夏磚雕最具藝術色彩,它集多元化于一身,與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根據臨夏縣境內出土的金代大定十五年進義校尉王吉墓中的磚雕飾物,我們可以研究出,這種磚雕的石材是秦漢時期的土窯青磚燒制而成的,所以可以推斷出臨夏縣磚雕藝術起源于秦漢時期。明清時代,臨夏磚雕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到了民國時期,出現過很多民間藝人。
民國年間,臨夏磚雕藝術藝人輩出,以回族的二位老藝人綻成元、周聲普最為有名,他們的磚雕藝術是集河州磚雕藝術之大成,是東公館磚雕的藝術結晶,在臨夏紅園一亭子的南側石壁上,歷史留下了一幅《泰山日出圖》的佳作?!肚厣饺粘鰣D》中,采用的是傳統的國畫技術手法,畫中兩座山峰巍峨聳立,互競高遠,中間多條險徑疊蓋,觀看的人無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新中國成立后,臨夏磚雕盡管一度陷入冷門,但仍然留下不少新作,主要集中在紅園、大拱北等地。如今臨夏磚雕進入了全盛的時期,磚雕藝人名家輩出,磚雕的作品更是像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在新建的寺院和富足人家的門庭影壁上,還出現了水泥雕等新的藝術形式。
臨夏磚雕是臨夏地區一種傳統的建筑裝飾雕刻藝術。臨夏磚雕的工藝主要有捏雕和刻雕兩大類。所謂捏雕,是指先捏塑出磚雕的各種造型,再放入窯廠進行煅燒的雕塑手法,這種雕塑手法主要用來制作脊獸、套獸、寶瓶等磚雕作品;刻雕是指在土窯綿磚上用雕刻刀進行雕刻的磚雕藝術,多用在墻飾、臺階等建筑物上。
臨夏磚雕的工藝過程主要包括打磨、構圖、雕刻、細磨、過水、編號、拼接安裝、修飾等八道程序,制作工具包括有折尺、鋸子、鏨、刻刀等工具,其中鏟、鏨和刻刀,有根據雕塑制作要求分輕重、大小、長短、刃口寬窄薄厚等數種。臨夏磚雕的主要雕刻技法包括有陰線刻、凹面線刻、凸面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式透雕等多種種類。
臨夏磚雕主要用在裝飾寺、廟、觀、民居中的院落之中,一般用于天井、臺階、下檻、墀頭、須彌座、屋脊等處。臨夏磚雕題材十分廣泛,主要以表達美好生活愿望為主,分自然景物、社會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等。表現形式也豐富多彩,有的表現出素雅大方,有的展現出雄偉磅礴的氣勢。
在近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臨夏磚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多種雕刻藝術手法,同時將傳統的國畫、書法、印章、詩文藝術等表達形式,同磚雕藝術結合起來,形成了多元素的民間藝術文化,既保留著材料所呈現出來的質樸和簡約,又呈現出多樣化的文化特征。
在如今的臨夏地區仍然保存著很多珍貴的磚雕藝術,在臨夏市清真寺影壁上,保存著從明朝便流傳下來的磚雕作品《黑龍三觀圖》。此外,臨夏市八坊三道橋東的東公館是傳統磚雕的集中地,在這座官邸的照壁、柱頭等地方,流傳下來的磚雕作品達上百幅,其中獨立成畫的作品有《葡萄圖》、《牡丹圖》、《荷花圖》、《楓葉秋菊圖》、《芭蕉圖》、《竹月圖》、《松月圖》等。
目前傳統的臨夏磚雕,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逐步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多的工藝人員出于現實生活的原因,放棄了臨夏磚雕的制作,投身于其他行業,余下的一些人員缺乏基本的藝術素養,做出的磚雕作品缺乏個性和生動的氣韻,臨夏磚雕的保護、搶救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臨夏磚雕產生于中國多民族聚居的臨夏縣,這種磚雕能夠折射出臨夏地區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研究臨夏磚雕對我們了解臨夏地區少數民族的風情民俗有重大作用。
你們喜歡這么精美的磚雕藝術么?小編在此希望大家能夠認識更多的中華傳承,并且保護身邊的非遺文化傳承